2月13日清晨,江岸区长春街小学师生家长惊喜发现,昔日堆满杂物的黄浦立交桥下空间焕然新生:防滑透水步道串联起风雨连廊,智慧停车场与文创市集相映成趣,绘有江城地标的艺术彩绘墙下,休憩座椅与图书角构成温馨的“护学驿站”。当天,由武汉市城管委统筹、武汉城投城运集团投资实施的黄浦大街立交桥桥下空间改造“桥见·学享空间”项目正式对外开放,让城市“边角料”的桥下空间,变身成市民接送娃上下学、休闲娱乐的幸福“新空间”。这也是继去年武汉城投城运集团打造江滩桥墩电影·江遇桥见项目之后,再次推出桥下空间新的改造项目。
三大举措实现环境焕新
根据《武汉市城市桥梁桥下空间利用规划》“二环景观、三环功能”的总体布局原则,以及配套《技术导则》中“休闲游憩、公共服务、综合管理”的活化路径要求,武汉城投城运集团黄浦大街立交桥桥下空间改造“桥见·学享空间”项目团队,锚定“空间赋能、民生提质”目标,以“城市更新”为抓手,通过三大举措实现环境焕新,实施系统性改造。
清理整治先行:清除垃圾、整治乱停乱放,还原桥下空间整洁基底;
环境品质提升:引入多元设计元素及城市驿站,改变桥下空间形式单一印象,打造品质廊道;
功能复合升级:统筹休闲空间、公共服务、网红打卡、智慧停车等需求,构建“护学空间+智慧停车+休闲市集”的多元空间。
改造后的桥下空间成为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城市客厅。
精准对接破解民生“四大难题”
作为全市桥下空间整治与功能升级的典范,黄浦大街立交桥桥下空间改造遵循“公益优先、因地制宜”的原则,通过实地调研和科学论证,广泛听取周边学校和市民意见,精准对接实际需求。
创新提出桥下“空间功能再造+护学服务升级”的改造方案,重点解决周边学校家长和学生长期存在的“四大难”:接送停车难、雨天通行难、交通安全难、环境治理难,还为学生上下学高峰期交通安全出行保驾护航,为市民提供便民服务和文化体验空间。
智慧停车破解接送难题:整合零散地块,新建智能化公共停车场,新增车位140余个,接入“武汉停车”App实现无感支付,有效缓解周边学校家长接送孩子放学以及市民、游客停车难问题。
风雨连廊保障雨天通行:增设360度智能监控、防滑透水步道及风雨连廊,打造雨雪天气上学安全通道;设立“护学驿站”,提供应急物资、休憩座椅及图书角,护航师生每日通勤。
慢行系统保障交通安全:优化过街人行通道及周边道路的衔接,增设夜间照明与休憩设施,提升桥下空间可达性与安全性。
文化市集激活空间价值:利用桥下开阔空间打造文创市集,引入本地手作、艺术展览及便民服务,激活城市烟火气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休闲社交新场景。
“一桥一策”打造幸福空间
“桥见·学享空间”,这个集安全通行、智慧停车、文化休闲于一体的黄浦大街立交桥桥下空间改造项目,通过科学规划、精细设计与社会协同,将桥下空间转化为提升城市能级、服务民生需求的“黄金载体”,不仅是对环境整治和城市治理需求的积极响应,更是践行“人民城市”理念的重要实践。未来武汉将通过实施桥下空间再造、功能植入、文化赋能等举措,持续深化“桥下空间+”的治理模式,为全国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“武汉方案”。